2023.08.31
第五代光源來了?
前幾天,照明圈內炸鍋了,消失十幾年的晶體技術又回來了,說炸鍋,一是因為它真的量產了,二是因為,這次的功能及應用與十年前多了很多的不一樣。
記得2013年的時候,當時聽說有熒光陶瓷這么個東西,整個行業(yè)興奮了,因為它可以解決很多LED光源所解決不了的東西,什么車燈、舞臺燈、投影燈、仿鎢絲燈、超高功率光源等,一窩蜂地倒向熒光陶瓷封裝,我雖然后知后覺,但也感受到了當時這個材料“火“和程度。但奇怪的是,當我2014年想去找的它的時候,它卻從這個行業(yè)”神秘“消失,后來,我查了一些資料,也訪過一些專家,得到一致性的回復:這個技術不可能量產!自此,我就再也沒關注過這個技術。
一種新的光源方式誕生
做技術吧,就有種怪癖,當你了解過一種技術,當這種技術再次出現在你面前時,你會非常關注,這不,前兩天我剛和一個光電行業(yè)的秘書長還有幾個大咖在一起吃飯時,他們突然提到晶體光源技術“再現江湖“,我隨口說了一句:”不會又是曇花一現吧?“,秘書長說:”這次是真的,是批量上市!“這句話有點讓我震撼,當時不是說不能量產嗎?怎么現在又批量生產了呢?
親自參觀
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(tài),我找到了當時給我介紹這一技術的朋友,花了一番周折才找到當時做這個材料的老夏(當時都叫小夏),在再三確認后,我們約好了時間,來到他的公司。一進他公司的大門,我才真瞬間清醒,他們已經走得很遠了!
整個墻的專利(怎么也得百來個吧),各種不同形狀、不同面積的材料及不同應用的光源全部印入眼簾,在老夏簡單介紹后,我發(fā)自感嘆地問道:你這幾年干嘛去了?他的回答卻輕描淡寫:一直在摸索,現在做的事,只是用十年做了鋪墊而已。產品沒做好,不好意思混圈子。
到現在我才明白,原來正是因為當時工藝突破不了,他們的產品才退出市場,而現在面市,他們團隊一定是克服了所有的難關,再戰(zhàn)江湖,帶著好奇,我一邊參觀一邊與老夏交談。
醫(yī)學驗證,開啟光源的健康模式
作為一個資深的照明人,對于光源和燈具的設計,我還是頗有點自信,但來到這邊,我似乎所有的自信都被摧得粉粹,當我看到展板上展示什么是光醫(yī)學時,我的三觀完全被顛覆,一直以來,我認為按燈具的設計,把光做均勻、眩光值做低,顯色性做好就行了,時不時還在網上學一點“先進”的概念,比如:節(jié)率、全光譜、褪黑素等,自認為在照明圈很牛了,但是老夏兩句話就顯然說服了我:1.光的純凈是前提,沒有這個前提,討論一切都是多余的;2.有沒有經過醫(yī)學驗證,這個是結果,沒有醫(yī)學結果,我們不能自說自話。他接著說,從照明到光學,再到光學與醫(yī)學的結合,這中間的路很長,并且很嚴謹;
走到展廳的中央,老夏把展廳的燈關掉,打開中間一只臺燈,當他把燈頭抬起那一記得,我徹底的震驚了,原來,光還可以做到這么“干凈“,瞬間,內心有一種被穿透的感覺……
再接著,他又與我談到色散、臨床、醫(yī)工交叉、腦視覺、腦機接口等,這些都是我平時接觸不到的東西,甚至沒聽過,但是,他們卻已經做得這么深,走得這么遠。
最后,他告訴我,晶體光源的本質是光,而不是光源,只有高品質的光,才能在設計上進一步地延伸,光從進入人眼的那一刻,它就在改變人眼的曲光、眼軸、眼底、視神經甚至大腦皮層,并可以通過現在的檢測手段檢測這一過程。
目睹這一切,我深刻地感受到新光源的革命已經來了……